為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,提升企業治污水平,助推打贏治污攻堅戰,東莞市堅持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,逐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,壓實責任,明確目標任務,全面推進環保專業基地整治、造紙行業整治、零散工業廢水行業整治、金屬表面行業整治、全市污染企業整治等五大專項整治工作。主要做法如下:
一是開展環保專業基地整治。壓實全市7個環保專業基地所在鎮街屬地責任,推動各鎮街分別組建基地綜合管理機構,按照“一園一策”工作要求開展專項整治,年內完成各環保專業基地整治任務,提升基地規范化管理水平。目前,各基地已制定詳細整治方案,對整體污染防治水平較低的虎門基地、長安基地、沙田基地、中堂基地也已暫停審批基地內所有新建、擴建產生污染的項目環評文件。
二是開展造紙行業整治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,按“發現問題-整改問題-核實整改-銷號處理”的閉環管理程序,“一企一策”方式推動整治工作。優化產業結構,整合提升落后生產線,淘汰不合規造紙企業;加快造紙企業污水處理中控系統建設,規范污水處理工藝,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;推進自備電廠燃煤機組“煤改氣”,完善燃氣鍋爐相關環評手續和脫硝措施;推進固廢、危廢相關設施規范化建設,建設水鄉片區集中固廢焚燒爐;加強噪聲污染治理,對造紙企業碎漿機等高強度噪聲源進行分區隔音或集中消音。同時,加快事故應急池規范化建設管理,完成造紙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,成立行業協會,推進集中專業化管理制度建設,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28家造紙企業綜合整治,以生態環境標準倒逼造紙行業轉型升級,推動造紙行業健康規范和可持續發展。
三是開展零散工業廢水行業整治。全面暫停新增零散工業廢水項目環評審批(市、鎮重大項目、民生項目除外),研究制定零散工業廢水集中處理技術規范,建立“產生-存儲-收運-處置-排放”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機制,推動零散工業廢水處理無禁區、全覆蓋監管。在2020年底完成行業綜合整治,逐步引導企業入園集中管理;2021年底,建設信息化監管系統,實現自動預警、快速巡查、及時處理,全面規范全市零散工業廢水管理機制。同時,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鎮街監管責任,不定期對異常企業開展執法行動,依法查處限期內未完成整改的企業,并將處罰結果納入企業誠信系統。
四是開展金屬表面處理行業整治。針對含有電鍍(包括配套電鍍和線路板)、電氧化、化學鍍、酸洗、磷化、蝕刻(含線路板蝕刻)、鈍化、電泳等金屬表面處理涉水工藝的企業,通過“控制增量、優化存量”,圍繞“三個整治導向”,全面規范企業建設項目審批,積極推進新增基地、工業園區配建及高標準運營管理,整合基地外成長性好、科技含量高、技能環保的存量企業入園。開展金屬表面處理企業污染現狀核查,建設全過程智能化監控系統,探索行業自律管理模式,指引規范企業污染防治措施,深入推動行業清潔生產審核,全面完善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體系,到2020年底,基地外企業采用節能環保型工藝技術和設備,加裝全過程智能化監控系統,基本完成整改提升,實現污染物產排污精準監管;2021年底,全面完成金屬表面行業綜合整治,基地外企業逐步搬遷入園,企業污染物實現穩定達標排放。目前,全市已不再審批工業集聚區外新建、擴建涉電氧化、化學鍍、酸洗、磷化、蝕刻(含線路板蝕刻)、鈍化、電泳等金屬表面處理工藝的項目(市重大項目按“一事一議”執行)。
五是開展全市污染企業整治。落實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及排污許可制度,針對全市工業企業及有污染排放的服務行業,以及造紙和制品業(紙漿制造)、金屬制品(金屬表面處理)、裝卸搬運和倉儲業(危險品倉儲)、紡織業(紡織及印染)、紡織服裝及服飾業(服裝水洗)、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、電子工業、食品制造業、農副食品加工業(屠宰及肉類加工)、塑料及橡膠制品業、家具制造業、公共設施管理業(生活垃圾處理)、衛生(醫院)、餐飲等重點整治行業,摸清底數,建立整治基礎信息清單,壓實企業主體責任,要求各污染企業根據全市整治標準和規范,開展自評和自行監測(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)。壓實屬地鎮街(園區)分局責任,及時組織開展技術審核及抽檢,按要求核發排污許可證,同時強化監督執法、關停并轉和復核評估,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整治并取得成效,2021年3月前完成所有限期整改并驗收。
來源:東莞市生態環境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