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散亂污”企業規模比較小、技術設備落后、生產管理粗放,其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,與“美麗東莞”建設格格不入。淘汰整治 “散亂污”企業已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項重要任務,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識。市大氣辦面向全市發布了《關于開展清理“散亂污”企業專項行動的通告》,對“散亂污”企業開啟“清零”行動。全市相關職能部門迅速聯動,動真格、敢碰硬,開展史上最嚴的“散亂污”企業淘汰清退整治行動。
6月5日,從市大氣辦傳來好消息,許多“散亂污”企業主積極配合藍天保衛戰行動,主動開啟“清零”模式。據統計,今年1月-5月,我市排查5817家企業,發現“散亂污”企業3398家。截至5月31日,全市依法關停取締984家“散亂污”企業,263家“散亂污”企業完成整治提升工作,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。
有序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
“散亂污”企業因環境問題突出、群眾反映強烈而成為環保強化督查的重點。改善環境質量,維護群眾環境權益,必須加大對“散亂污”企業的整治力度。
6月5日,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表示,東莞“散亂污”企業比較多,底數不清,亂排放現象嚴重,長期游離于監管之外,清理整頓工作成效難以鞏固,容易死灰復燃。2017年,全市僅清理201家“散亂污”企業。對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工作,不少鎮街和部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,形成“散亂污”根治難的局面。
“散亂污”企業對環境的危害有目共睹,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,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,損害了群眾的環境權益。“散亂污”企業布局沒有統一規劃,工廠或者作坊排出的廢棄物不但影響了周邊群眾的身體健康,而且也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,“臟亂差”的環境令人苦不堪言,成為環保投訴的焦點。
從目前大局看,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、算長遠賬、算整體賬、算綜合賬,不能因小失大、顧此失彼、寅吃卯糧、急功近利。依法整治取締“散亂污”企業就是從大局考慮、從長遠考慮的重要舉措,是對生態環境和群眾福祉負責任的表現。
為此,市大氣辦今年印發實施《東莞市“散亂污”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》,不搞“一刀切”,有序推進“散亂污”企業淘汰整治工作,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5000家“散亂污”企業淘汰整治工作目標。
據介紹,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,東莞根據實際情況實施“四步走”方案,即推進企業自行清理,建立“散亂污”整治名錄,全面開展清理整治行動,及時開展“回頭看”行動。由各鎮街(園區)組織村(社區)對本轄區內“散亂污”企業統籌實施清理,落實相關部門責任,加大對“散亂污”企業執法力度,高效推進清理工作開展,確保在6月底前完成一批“散亂污”企業的淘汰整治。
6月5日,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表示,市大氣辦將會同市環保局組成督查組,不定期赴鎮街(園區)進行督導。鎮街(園區)要加強對各部門單位、村(社區)的督導力度,層層傳導壓力,并適時召開工作推進會議,確保“散亂污”企業清理整治落實到位。
部門聯合執法提高整治效果
據了解,長期以來,“散亂污”企業的整治工作由環保部門牽頭,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配合開展,但經常出現環保部門“單打獨斗”的情況,整治效果并不理想。
根據《東莞市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》,淘汰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由各鎮街(園區)屬地負責。“散亂污”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更強化了屬地責任,明確要求“散亂污”企業在5月27日前自行停產停業。自5月28日起,各鎮街(園區)將組織環保、工商、公安、安監、消防、質監、城管、國土等有關職能部門聯合執法。
據介紹,東莞全面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以來,東城、洪梅、石排、東坑、南城、萬江、鳳崗、沙田、石碣、高埗、樟木頭、厚街等10多個鎮街,由主要領導帶隊,統籌由上述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檢查隊伍,在現場檢查過程中發現“散亂污”企業及涉氣污染違法行為的,依法采取查封、斷電、斷水,甚至傳喚違法企業負責人。鎮街聯手、部門聯動的聯合執法行動,加強了執法力度,提高了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的處理效率,確保“散亂污”企業的整治成效。
5月28日上午,樟木頭鎮組織環保、國土、工商、安監、城管、消防等部門及社區召開“散亂污”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會議。會后,全鎮派出9個工作組深入各社區開展排查工作。樟木頭鎮委書記周偉森帶領執法人員前往石新社區,鎮長李惠明帶隊前往金河社區,其他班子成員前往各自駐點社區開展行動。本次行動出動150多名工作人員,排查企業68家,依法關閉19家“散亂污”企業。
5月28日下午,謝崗鎮委書記胡毅峰、鎮長蘇東,率環保、工商、商務、經信、國土、稅務、安監、公安、消防、供電、水務等相關部門執法人員,分東西兩大片區集中開展“散亂污”整治聯合執法行動。當天排查出24家“散亂污”企業。其中,13家“散亂污”企業被斷水斷電后停產,1家“散亂污”企業被查封。截至日前,謝崗鎮共取締關停30家“散亂污”企業,完成提升整治5家。接下來,謝崗鎮各個村(社區)將在駐村班子成員帶領下,持續開展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行動,確保“散亂污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。
近千家“散亂污”企業被淘汰
《東莞市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》為淘汰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設定了一個清晰的目標,2018年底前全市完成5000家“散亂污”企業淘汰整治,基本完成“散亂污”企業淘汰整治工作,為發展新興產業騰出環境空間。
6月5日,市大氣辦負責人表示,在自查自清期限(5月27日)結束后,我市多個鎮街從5月28日起迅速開展了大規模聯合執法行動,多個鎮街的黨委書記、鎮長或街道辦主任等主要領導深入一線現場指揮,多部門聯合、各村社區同步開展“散亂污”企業清理整治行動,掀起了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的高潮。
據市大氣辦統計,從5月28日-5月30日,全市33個鎮街(園區)開展了整治行動,取得了明顯成效,完成關停取締“散亂污”企業244家、立案查處19家、責令整改20家。據統計,今年1至5月,我市共排查了5817家企業,發現“散亂污”企業3398家,已關停取締984家、完成整治263家,成效顯著。
不過,按照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,我市今年需完成5000家“散亂污”企業的淘汰整治,時間緊、任務重。市大氣辦希望各鎮街(園區)、各相關部門繼續保持對“散亂污”企業的高壓態勢,鞏固已有成效,嚴防該類企業被查處后跨鎮街轉移或改頭換面經營。同時,將督促各村(社區)加強集體廠房和場地的管理,提高村民居民的認識,自覺抵制“散亂污”企業,不為這類企業提供廠房,從源頭上消除“散亂污”企業的生存空間。
據介紹,目前全市對“散亂污”企業開啟“清零”模式,整治“散亂污”企業不搞一刀切。對于那些按要求停產停業的企業,凡符合整改提升條件并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的,經有關部門審核許可,符合環保、安全生產等有關要求的,則可恢復生產,納入日常監管。市民一旦發現有“散亂污”企業開展違法生產行為,可撥打12345進行舉報。
來源:東莞時間網 記者:周桂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