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、練江流域整治等項目加快建設
深圳光明水庫旁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,貫通的地下隧洞如長龍一般向前延伸,望不見盡頭。未來,這項廣東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將源源不斷地把清潔的西江水東輸,為珠江東岸“解渴”。
練江流域汕頭段,9座污水處理廠通水試運行,如鋼鐵衛士般縛住“黑龍”,吐出汩汩清流。今年10月,練江海門灣橋閘斷面主要污染物指標繼續好轉,月均值開始達到Ⅴ類標準。
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安全保障,綠色發展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之策。近日,記者走訪廣東江河水系,各重大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,一批與生態保護、綠色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加速推進,為守護南粵綠水青山、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穩定貢獻力量。
地下“巨龍”含清泉
西水東送保安全
從地圖上看,珠三角工程總長度113.2公里的輸水線路,宛如一條橫貫粵港澳大灣區的“巨龍”——將西江水源源不斷地送往珠江口東岸,從西向東相繼穿過佛山順德、廣州南沙以及珠江口獅子洋后,直抵東莞、深圳。
廣東降水充沛、河網密布,但人均水資源量卻低于全國人均水平,不到世界人均量的1/4。東江更以不足全省18%的水資源總量,支撐28%人口的用水和48%的生產總值,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逼近警戒線。
西水東送,大勢所趨。作為廣東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、輸水線路最長、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,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年均供水量為17.08億立方米,受水區人口近3000萬,將解決廣州南沙、東莞、深圳生活生產缺水問題,同時為香港及番禺、順德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,工程總投資約354億元。
在地下數十米深,直徑約6米的盾構隧洞內,工作人員科技攻堅正酣。“工程試驗段作為整個工程的‘實驗室’,責任重大。”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代茂表示,工程充分利用新技術、新工藝,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將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。
與傳統的調水工程采用明渠疏水不同,工程全線采用地下深埋管道輸水方式,是目前世界上輸水壓力最高和盾構隧洞最長的調水工程。在縱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間建造,最大限度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,為未來發展預留出大量寶貴地表和淺層地下空間。
目前,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全面開工半年多,并實現首批標段工作井全面建設,根據計劃,工程2020年全面盾構始發,2022年開始機組安裝,2024年具備通水條件。
在梅州大埔,兼具防洪、供水等功能,惠及韓江下游地區750萬人口的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,近日迎來新進展。
隨著工程二期泄水閘首倉混凝土澆筑,標志著二期二段工程正式開始施工,主體工程建設進入沖刺階段。預計明年底工程左右岸將實現連通,并具備蓄水功能。
寬闊的韓江右岸,工人們正在重力壩上忙著混凝土結合面處理,為壩體封頂做準備,挖掘機正在進行泄水閘壩基的開挖作業,大型自卸車不斷將開挖好的土石料運出……
預計至今年12月底,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將累計完成投資39.8億元,占工程概算總投資59.19億元的67.24%,向2021年工程整體完工邁出堅實的一步。
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我省將堅持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治水思路,一方面繼續加快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,推動有條件的江河湖庫擴容聯網、聯調,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、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工程、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。另一方面,進一步完善江河防御體系,加快推進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、潖江蓄滯洪區建設項目等重點防洪骨干工程建設或前期工作,提升江河防洪減災能力。
截污治水補短板
工程深入“毛細血管”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一座座快速崛起的環保基礎設施,成為廣東打好碧水攻堅戰的強大利器。
在練江流域,汕頭潮南區峽山街道桃陳社區綠樹成蔭、流水潺潺,不少居民在河邊散步。“以前這里污水橫流,開展雨污分流后,廁所、廚房污水都通過一根管排放到污水處理廠。”居民陳迎輝告訴記者,整治后,村口的溪水不臭了,家里地面也更干凈了。
桃陳社區的變化,是練江治污逐漸深入基層“毛細血管”的縮影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,曾是練江治理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去年開始,省政府決定省里承擔大部分資金,并協調省屬國企參與,新一批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。
截至今年11月8日,汕頭市練江流域省屬國企參與建設的10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已建成,其中9座污水處理廠通水試運行,潮陽區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在設備聯動調試,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已建成803.18公里。
以此為基礎,練江流域“源頭截污、雨污分流”工程迅速鋪開,汕頭市潮陽區150個自然村、潮南區練江流域全部村居全面啟動建設,累計鋪設管網約250多公里,接通住戶6420戶。
在人口、產業密集的廣佛跨界河流域,處理能力達143.4萬噸/日的26間污水處理廠分布于相關鎮(街),3343公里截污管道編織成網,一條條黑臭河涌正逐漸濯清。“我們提前了兩個月完成今年的建設任務。”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,今年1—10月,流域已建成304公里管網,超額完成300公里建設任務。
省有關部門數據顯示,今年來,全省新敷設污水管網超過4538公里,改造老舊污水管網超過738公里,新增城市(縣城)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座,新增日處理能力29.5萬多噸。今年前三季度,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中,8個斷面水質污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減輕。
隨著各項水利、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,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,水環境短板加快補齊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越來越強。
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王彪 李鳳祥